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经方医案 > 中医堂 > 正文

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(消渴肾病)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06-22

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(消渴肾病)(图1)

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,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。一旦确诊,病情将逐步进展,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。

【病因病机】

糖尿病肾病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“肾消”及消渴病继发的“尿浊”、“水肿”、“腹满”、“关格”等相似。早中期以蛋白尿水肿为主要表现,晚期肾衰患者则可表现为腹满,呕逆等,此为消渴日久。肾体受损,肾用失司,肾关虚衰所致,可称其为消渴病肾病。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,虚实错杂。本虚主要表现在脏腑功能虚损,尤以肺脾(胃)肾三脏为主,标实则表现在外风、湿浊、瘀血三个方面。

证候

1、气虚证:①神疲乏力,②少气懶言,③自汗易感,④舌胖有印,⑤脉弱。具备两项可诊断。

2、血虚证:①面色无华,②唇甲色淡,③经少色淡,④舌胖质淡,⑤脉细。具备两项可诊断。

3、阴虚证:①怕热汗出,或有盗汗,②咽干口渴,③大便干,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,⑤舌瘦红而裂,⑥脉细数。具备两项可诊断。

4、阳虚证:①畏寒肢冷,②腰膝怕冷,③面足浮肿,④夜尿频多,⑤舌胖苔白,⑥脉沉细缓。具备两项可诊断。

5、血瘀证:①定位刺痛,夜间加重,②肢体麻痛,或偏瘫,③肌肤甲错。④口唇舌紫,或紫暗、瘀斑、舌下络脉色紫怒张,有-项可诊断。

6、痰湿证:①胸闷脘痞,②纳呆呕恶,③形体肥胖,④全身困倦,⑤头胀肢沉,⑥舌苔白腻。具备三项可诊断。

7、湿浊证:①食少纳呆,恶心呕吐,②口中粘腻,口有尿味,③神识呆钝,或烦闷不宁,④皮肤瘙痒,⑤舌苔白腻。具备三项可诊断。

早中期:

气阴虚血瘀证(气虚证、阴虚证、血瘀证同见)

阳气虚血瘀证(气虚证、阳虚证、血瘀证同见)

阴阳俱虚血瘀证(气虚证、阴虚证、阳虚证、血瘀证同见)

晚期:

气阴虚血瘀湿浊证(气虚证、阴虚证、血瘀证、湿浊证同见)

阳气虚血瘀湿浊证(气虚证、阳虚证、血瘀证、湿浊证同见)

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(气虚证、血虚证、阴虚证、阳虚证、血瘀证、湿浊证同见)


中医辨证治疗消渴肾病案

女65岁,初诊:2012-03-13。

发病节气:惊蛰后8天。

主诉:多饮多尿10年余、腰酸乏力2年,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

现病史: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饮、口渴,当时查空腹血糖8.7mmol/L,尿糖(++),诊断为2型糖尿病,先后服用格华止、拜唐苹等,平素血糖控制可。2年前出现明显腰酸乏力,伴视物模糊,近1月出现双下肢水肿。

【首诊】

入院症见:面色晄白,神疲乏力,怕冷,腰酸,尿频,双下肢水肿,纳差、腹胀,夜寐差,大便溏而不爽。既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6年余。查体:形体略胖,慢性病面容,双下肢浮肿,心肺腹(-),生理反射存在,病理征未引出。舌暗、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。 

体格检查:心肺腹(-)

辅助检查:检查示: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。BP140/85mmHg,ALB28g/L;

血肌酐示:595umol/L,尿素氮24.22mmol/L;

尿检示:pro (++),血胆固醇6.8mmol/L,尿酸500mmol/L,24h尿蛋白定量波动在3.5g/天以下,查空腹血糖5.7mmol/L,尿糖(-),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.9%,HGB80g/L、心肌酶谱、肝功能正常。

【辨证论治】

中医诊断:消渴肾病(脾肾阳虚、湿瘀内阻)

西医诊断:糖尿病肾病

治法:健脾益肾,温阳利水佐以活血祛瘀之品加减

处方:五皮饮合防己黄芪汤加味

防己10g,黄芪30g,大腹皮10g,肉苁蓉10g,法半夏10g,泽泻20g,桔梗5g,茯苓皮15g,炙甘草5g,赤小豆30g,冬瓜皮30g,14剂,水煎服,每日2次。

【随诊】复诊 2012-5-08

服药半月余,患者水肿及乏力明显减轻,仍感纳差,口干,大便正常,舌脉同前。在上方基础上,去冬瓜皮、赤小豆、防己;酌加熟大黄、天花粉、沙参、百合等育阴之品,佐以桃仁活血祛淤,益智仁、芡实固肾摄精。

复诊2012-6-05

诉水肿基本消褪,乏力减轻,大便日2行以上,自诉肠胃不好,因服药后大便次数多,不敢外出恐不方便。原方基础上加苏叶调畅三焦气机,熟大黄减量为5g;加肉苁蓉20g、五味子10g以益肾温肾阳,处方调整如下:

熟地20g,黄芪20g,山萸肉10g,山药20g,苏叶15g,茯苓15g,熟大黄5g,五味子10g,沙参15g,枸杞子10g,肉苁蓉20g,益智仁10g,芡实30g,14剂,水煎服,每日2次。

复诊 2012-6-19

经服上药14剂后,患者水肿明显消褪,尿量增加,乏力症状好转,食欲好转,腹胀及便溏消失。小便常规检查尿蛋白+,血糖正常,血肌酐降至406umol/L。仍以上述治则及方药为主,随证加减治疗2个月后,患者水肿完全得到控制,血肌酐维持在400umol/L左右,尿量约1500ml左右,暂时延缓了透析时间。

【按语】

如本医案中描述:“面色晄白,神疲乏力,怕冷,腰酸、双下肢水肿,纳差、腹胀,夜寐差,大便溏而不爽,舌暗、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。等均为脾肾阳虚,兼有湿瘀内阻之征象。

在本例糖尿病肾病的辨证治疗中,突出了从肾论治,脾肾双补,阴阳相济的思想,方中以黄芪、防己补气助阳,利水消肿为君药;肉苁蓉、茯苓、淮山健脾化湿为臣药、桃仁、赤小豆等活血利水为佐药,甘草为使药。诸药共奏健运脾胃、补益中焦,祛瘀利水之功。

在辨证中加上泽泻、茯苓皮,冬瓜皮、桃仁等健脾祛湿,活血利水之品,有助于阻止其病理产物对糖尿病的进一步损害。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:桃仁、冬瓜皮、赤小豆等有活血解毒、消炎、利尿等功能。因此本医案在治疗上予以健脾益肾,脾肾双补,佐以活血化瘀及利尿解毒之品,从而使湿毒化,瘀热清,水肿消,病情得以控制。


扶正祛邪法治疗糖尿病肾病

男,56岁,糖尿病病史5年,未规则治疗。以“口渴多饮多尿5年,加重10余天”为主诉入院治疗。

现症见:口渴多饮,多尿,神疲乏力,腰酸膝软,肢端麻木。

既往:高血压病史7年,最高达176/100mmHg,不规则治疗,血压控制不理想。

体检:P78次/分 BP178/80mmHg 口唇暗红,舌质暗,苔少,脉细涩。

辅助检查:空腹血糖9.6mmol/L,早餐后2h血糖16.7mmol/L,HbA1c7.8%,TG2.3mmol/L,CHO5.8mmol/L,LDL-C3.34mmol/L,不同日三次尿常规示:蛋白(-),不同日三次尿微量白蛋白均高出正常值分别为37.8ug/L,56.2ug/L,36.3ug/L(化学发光免疫法,参考值0-20ug/L),双肾彩超示:双肾未见异常。

诊断:中医消渴肾病(气阴两虚夹血瘀)

西医: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Ⅲ期 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。中药给予益气养阴,活血化瘀,

方药:山药30g、太子参15、芡实15g、石斛15g、石莲肉20g、复盆子15g、瓜蒌皮15g、丹参30g、黄芪15g、红花5g、水蛭3g、炒杜仲15g、怀牛膝15g。

每日一剂,水煎,取400ml分两次温服。西医给予诺和灵30R早餐前16单位、晚餐前8单位皮下注射,阿卡波糖50mg每日三次餐中嚼服,洛丁新20mg每日一次口服,羟苯磺酸钙0.5每日3次口服,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口服,来适可40mg每日睡前服用一次。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在空腹4-6mmol/L,三餐后2h血糖6-8mmol/L,血压控制130/80mmHg左右,中药服用3个月后,复查三次尿微量白蛋白均在正常范围,分别为:14.2mmol/L,13.6mmol/L,12.8mmol/L。血脂正常。

标签: 糖尿病 消渴

相关文章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