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偏方秘方 > 民间秘方 > 正文

胃糜烂、胃溃疡、胃炎经方秘方偏方和经方精选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3-05-17

胃糜烂、胃溃疡、胃炎经方秘方偏方和经方精选(图1)

①胃溃疡经验方:

鱼鳔(蛤粉炒成珠,去蛤粉)、大贝、乌贼粉、煅牡蛎、人工灵芝、三七、琥珀、凤

凰衣、红参、灵脂。

一般服药40 日大部根治。肾虚者加茸片,消化迟滞加内金,慢性出血加血竭,痛

甚者加醋元胡。(经治百例以上均愈


②胃溃疡,溃疡性结肠炎

干核桃壳6个,煮水代茶饮,一天一副,10天一疗程停用三天在继续。

1,干核桃壳6一10个,煮水代茶饮。2,中医辨证开方。


胃溃疡经验方:

鸡蛋壳,白芨,三七,海螵蛸,木香,枳壳,延胡索

制法:将上述药物混合均匀共研细粉,备用

每日早晚一次,8-10g/次

功效:敛疮生肌,行气止痛

主治:胃溃疡


胃溃疡经验方:

[组成]蒲公英。

[制法]研末。

[主治]清热解毒,抗菌消瘀,主治胃溃疡。

[用法]口服。取蒲公英末,每天20g,用开水浸泡30分钟代茶饮。1个月为1疗程。

[治验]治疗91例,治愈51例,好转35例,无效5例。疗效的出现多在1个疗程以后明显。


⑤胃糜烂、胃溃疡、胃炎偏方

材料:蜂蜜、云南白药

用法:买胶囊状的云南白药16粒。每天取两粒胶囊,将里面的药取出,与两小勺蜂蜜混在一起。早饭前,空腹服用。

按此方法,连吃一个星期,胃溃疡、胃炎、胃糜烂等症即可治愈。


胃溃疡,症见上腹部疼痛时发时止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呕吐者。

[组成]厚朴10g,枳壳10g,陈皮10g,半夏10g,香附12g,苍术10g,海螵蛸13g,香橼10g,沉香10g,川楝子13g,。

[主治]胃溃疡,症见上腹部疼痛时发时止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呕吐者。

[用法]水煎服。每日1剂,分2次温服。

[组成]炒白术10g,茯苓10g,白芍12g,海螵蛸10g,浙贝母9g,广木香9g,郁金12g,砂仁10g,沉香7g,党参9g,干姜7g,牡蛎12g。

[主治]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症见胃脘作痛、时呕酸水,甚至大便下血或吐血者。

[加减]便血、吐血,加蒲黄炭12g,汉三七末(冲服)6g。

[用法]除汉三七末冲服外,其余水煎服。每日1剂,分2次温服。


经方精选:

 中医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其独到之处。根据中医的辨证分类,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几种中药方有:半夏泻心汤、理中丸以及逍遥丸等。

根据中医的辨证分类,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几种中药方有:半夏泻心汤、理中丸以及逍遥丸等。

半夏泻心汤:寒热平调,散结消痞

如果患者表现为泄泻伴呕吐、胃腹胀满、肠鸣、苔薄黄而腻、脉弦数等,可考虑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。

半夏泻心汤之中的“心”,古人是指“心下”,即胃脘的意思。所以其“泻心”也是指清泻胃寒胃热的意思。

出处:中医经典《伤寒论》。

组成:半夏12克,黄芩、干姜各9克,人参、炙甘草各6克,黄连6克,大枣12克。

功效:和胃降逆,开结散痞。

适用:主要用于治疗胃气不和、胃胀满不痛,以及中气不足、寒热互结中焦之类的病证。

本方适合治疗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多属虚实夹杂之症,故饮食和用药都应注意不可过于滋补或清泻。


理中丸:补气健脾,温中祛寒

如果患者表现为不思饮食、四肢不温、脘腹疼痛、喜温欲按、得温按则痛减、呕吐泄泻或阳虚失血及喜唾涎沫、舌淡苔白、脉沉细等,可考虑选用理中丸来治疗。

出处:中医经典《伤寒论》。

组成:人参、白术、干姜、炙甘草各9克。

功效:温中祛寒,补气健脾。

适用:脾胃虚寒,腹痛泄泻,呕吐不安之类的病证。

由于理中丸及其类方大多药性偏热,无明显虚寒病证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不可服用,否则易导致发热上火、动风伤体。此外,服用理中丸期间,禁食萝卜、绿豆,禁止饮茶。


逍遥丸:疏肝理脾,透邪解郁

如果患者表现为胁痛头晕、神疲食少、四肢逆冷、脉弦等症状,辨证为肝郁脾虚时,可考虑选用逍遥丸来治疗。

出处:逍遥丸原名逍遥散,出自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——宋朝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

组成: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各15克,薄荷6克,炙甘草6克,煨生姜15克。

功效:疏肝理脾,透邪解郁。

适用:肝郁气滞之两胁作痛、头痛目眩、口燥咽干、神疲食少、月经不调、乳房作胀等病症。

不属于肝郁血虚者,见有烦躁盗汗、失眠、多梦、五心烦热、口燥咽干、欲饮等症状表现的不宜服用逍遥丸。此外,因情绪不好(如邻里不和,夫妻口角,工作不顺心,与同事关系紧张等所造成)而出现两胁作痛(或乳房胀痛)、口苦、心烦失眠、多梦等症状者,也不宜服用逍遥丸。

服用上述方药期间,不可多食生冷油腻的食物,也不可多吃辛辣和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,否则将严重影响服药的疗效。

理中丸、逍遥丸在药店都有成药出售,还演化出不少类方,如附子理中丸、桂附理中


小建中汤治溃疡~治腹痛如神:

【组成】桂枝9克,白芍18克,生姜9克,炙甘草6克,大枣6个,饴糖30克。水煎服。

【作用】温中补虚,调和肝脾。

小建中汤治疗腹膜炎疼痛、疝气腹痛、胃癌疼痛,取得了很好地疗效。

①胃溃疡。胃溃疡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胃痛。而且,疼起来会非常急迫,而且喜欢用手按着,此时,就可以用小建中汤缓急止痛。

②十二指肠溃疡。十二指肠,是连接胃和小肠的一段,这个部位最容易发生溃疡,医学上称之为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”,表现为胃痛、腹痛,也可以用小建中汤止痛。它不但能止痛,还能促进黏膜修复。


顽固性胃溃疡反复难愈专方有效!

张志明认为中医结合胃镜检查等很容易明确诊断胃溃疡。中医学对GU的治疗由来已久,张志明认为胃溃疡属中医的“胃脘痛”“痞满”“吞酸”范畴,证型多以脾胃湿热为主,兼肝胃不和,腑气不通等,治以燥湿和胃为主,辅以清热利湿,降胃疏肝,通腑为法,选用经验方陷胸和胃汤为基本方,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溃疡情况,对溃疡黏膜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,且临床疗效显著,具有推广运用价值。

陷胸和胃汤组成:法半夏15g,全瓜蒌30g,黄连6g,枳壳12g,柴胡12g,木香6g,酒大黄6g,槟榔10g,甘草片6g。

源于东汉张仲景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之小陷胸汤,原方由法半夏,全瓜蒌,黄连组成,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,结合前述GU脾胃湿热证特点加枳壳、柴胡、木香、酒大黄、槟榔、甘草片组成。


方中法半夏、瓜蒌、黄连为小陷胸汤,法半夏归脾、胃、肺经,辛以开结,黄连、瓜蒌苦以降泻,3药相伍,辛开苦降,宽中理气,清化湿热,消痞散结,成为本方开结消痞之基础。大黄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经,性味苦寒,沉降通下,酒制可缓泻下之功,存其通降之性,因其气味辛香,又能行气止痛,肝郁气滞,脘胁胀痛,用之尤宜,如张锡纯云:“为其气香,故兼入气分,少用之亦能调治气郁作疼。”槟榔下气利水,配酒大黄,则通降之中,又有清利之效。肝气横逆犯胃,故于通降之中佐以柴胡,枳壳,木香疏肝和胃,理气宽中,同时柴胡升发之性,使全方降不过泄。甘草片健脾益气,调和诸药。诸药共奏降胃疏肝,清热化湿,消痞和胃之效。


典型医案

患者,男,31岁,2017年10月5日初诊。诉胃脘部胀满不适,伴反酸3年。现胃脘部胀满不适,伴反酸,纳差,腹胀,大便秘结,2~3d/次,小便黄,舌红苔黄腻,脉弦数。胃镜检查示:胃多发浅表溃疡,糜烂性胃炎。

诊断:(脾胃湿热型)痞满(西医称为胃多发浅表溃疡,糜烂性胃炎)。

治则:清利湿热,消痞除满,通便。

方选用陷胸和胃汤加减:法半夏12g,全瓜蒌30g,黄连3g,枳壳12g,柴胡9g,木香10g,酒大黄9g,槟榔9g,甘草片6g。7服,1天2次,水煎服。并嘱患者戒食辛辣刺激和肥甘厚腻之品。

1周后二诊:胃脘部胀满不适稍减,偶有反酸,大便秘结明显减轻。舌红苔微黄腻,脉弦数。治则如上,给予中药汤剂口服,处方: 原方基础上加连翘20g,丹参20g,檀香5g,砂仁9g。因患病时间长,有病久入络之说,故加丹参、檀香、砂仁以行气活血。服7服后复诊,药尽显效,前后调理4个月,随访至今,症状无复发。

按 患者湿热内蕴,困阻脾胃,气机不利,故胃脘部胀满不适;湿热内蕴,胃气上逆,故反酸;湿热内蕴胃肠,故大便秘结;舌红苔黄腻,故辨证为脾胃湿热证,治宜清利湿热,消痞除满通便。初诊后患者脾胃湿热症状明显减轻,但胃脘部胀满不适症状仍然存在,昔贤有久病入络之说,故加丹参饮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因患者偏食辛辣和嗜食肥甘厚腻之品,积滞难消,蕴生湿热,故嘱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

典型医案

患者,男,55岁,2017年11月8日初诊。诉间断性胃脘部疼痛3个月,伴腹胀、便秘1个月。现胃脘部疼痛,伴腹胀明显,大便秘结,4~5次/天,小便调,舌红苔黄厚腻,脉滑数。胃镜检查示:胃多发性溃疡(A2)期;糜烂性胃炎。

诊断:(胃肠湿热型)胃痛(西医称为①胃多发性溃疡; ②糜烂性胃炎)。

治则:通腑泄热,理气和胃。

给予陷胸和胃汤加减:法半夏15g,全瓜蒌30g,黄连5g,高良姜6g,醋香附9g,浙贝母15g,郁金20g,白头翁15g,酒大黄6g,槟榔9g,木香10g。7服,1天2次,水煎服。

1周后二诊:胃脘痛稍减,腹胀稍减,大便2次/天,舌红苔黄腻,脉弦数,治则如上,给予原方基础上加秦皮12g,连翘20g。服7服后复诊,药尽显效,胃脘痛明显减轻,大便通畅,腹胀无。前后调理2个月,随访至今,症状无复发。

按 患者嗜食肥甘厚腻和辛辣刺激之品,致使积滞难消,蕴生湿热,故见舌苔黄厚腻。湿热内蕴,困阻脾胃,不通则痛,故见胃脘痛;湿热内蕴胃肠气机不利,故见腹胀,大便秘结。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,均为脾胃湿热证,治宜清利湿热,理气和胃。在治疗方面,由于是湿热内蕴,故要给湿热以出路,通过泻下的方式,使湿热从大便而去,故用陷胸和胃汤方加减,以燥湿和胃,加用白头翁汤以通利大便。初诊后患者症状改善,复诊以原方加减消除症状,效果确切。


典型医案

患者,女,45岁,2018年2月8日初诊。诉胃脘部胀满不适,伴反酸,烧心1个月。现症见:胃脘部胀满不适,伴反酸,烧心,纳差,身体消瘦,无恶心,呕吐,无打嗝,大小便可,舌红苔微黄腻,脉滑数。胃镜检查示:胃多发性溃疡(A2期)。

诊断:(脾胃湿热兼胃气上逆型)痞满(西医称为胃多发浅表溃疡)。

治则:清利湿热,降气消痞除满。

给予陷胸和胃汤加减:法半夏15g,全瓜蒌30g,黄连3g,高良姜6g,醋香附10g,吴茱萸3g,连翘20g,枳壳10g,酒大黄6g,槟榔9g,木香9g,甘草片6g。7服,2次/天,水煎服。

1周后二诊:诉胃脘部胀满稍减,反酸减轻,纳差明显,舌红苔微黄腻,脉滑数。给予原方基础上加茯苓20g,石菖蒲15g,建曲30g。因患者舌苔较厚,纳差,故在原方基础上加茯苓、石菖蒲,运脾化湿,醒脾开胃。服14服后复诊,药尽显效,胃脘部胀满不适明显减轻,反酸烧心减轻,纳差明显缓解。前后调理至今,症状无复发。

按 患者湿热内蕴,气机不利,故见胃脘部胀满不适,湿热内蕴,致使胃气上逆,可见反酸、烧心。患者舌红苔微黄腻,脉滑数,均为脾胃湿热证,治宜清利湿热,消痞除满。治疗上由于患者反酸明显,故加吴茱萸,其药理研究表明:黄连、吴茱萸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;胀满明显,加枳壳,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壳提取物具有抗炎、抗菌、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。复诊后在此基础上加健脾开胃消食之品。纳差,身体消瘦明显,故用茯苓、石菖蒲以醒脾开胃。



标签: 胃溃疡 胃炎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
hy0088 2023-08-18 15:40:52
回复 1楼
杂方失笑丸,由枳壳100g,黄连100g,白术50g,人参50g,半夏曲100g,厚朴50g,干姜100g,炒麦芽100g,茯苓50g,甘草30g组成,碾末,水泛为丸,每次6-9g,日三服。功能健脾开胃,消除胀满,促进消化,增进食欲,适用于胃下垂、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液潴留、胃神经官能症。对纳呆、胸闷厌食、饭后胃脘不适都可以给予,余临床投用更加入炒山楂50g、甘松30g,其治疗作用更大。
发表
hy0088 2024-02-14 19:15:42
回复 2楼
王幸福老师在《杏林薪传》一书中,推荐一个治疗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的专方“灵验溃疡散”,临床疗效确切 主方:乌贼骨90g,浙贝母30g,白芨60g,生甘草30g,元胡30g,川黄连30g,生地榆30g,凤凰衣30g,蛋黄粉60g。 主治: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。 功效:收敛生肌,制酸止痛。 用法:上述诸药共为细粉,服时以等量白糖加入服下。 开始用每次3克,每日三次,随症状减轻,改为每日二次或一次,每次仍3克,饭前半小时空腹服。 注意事项: 若曾有反复出血或近期有大便潜血者可加三七粉30克。 若胃酸较多可加氢氧化铝60克。 姚某某,男,50岁。 患胃痛两年多,遇喝酒更甚,常常痛不欲生;尤其是半夜常常痛醒,呕吐酸水。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。 服西药半年左右时间,时好时坏,不能治愈,于是求治于中医。 刻诊:面白皙,消瘦,舌淡苔白,脉弦细无力,饮食不多,二便尚可。 中医辨证:肝脾不和,木克土虚。 处方:灵验溃疡散一料。共服两料,诸症消失,胃镜检查十二指肠溃疡痊愈。 提示:文中处方,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。
发表
hy0088 2024-02-24 17:16:40
回复 3楼
胃、十二指肠溃疡: 鸡蛋壳30个,炒脆磨成粉末,一次10克,早晚饭前用白糖水冲服,一般一剂可愈,病重者需两剂。忌酸辣。
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