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中药大全 > 正文

姜黄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03-11

姜黄(图1)

【中药名】姜黄

【别名】黄姜

【类别】活血止痛药。

【药用部位】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。

产地分布】多栽于向阳、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。主要分布于福建、浙江、台湾、湖北等地。

【性味归经】温,苦、辛。归脾经、肝经。

【功效】破血行气,通经止痛。

主治】心腹痞满胀痛,臂痛,症瘕,妇女血瘀经闭,产后瘀停腹痛,跌扑损伤,痈肿、风痹臂痛、四肢之风寒湿痹等。

成分药理药理表明姜黄有降血脂、抗肿瘤、抗炎、利胆、抗氧化、病原微生物等作用。

【用法用量3~9克煎服。或入丸,散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【使用禁忌】血虚无气滞血瘀及孕妇慎服。

【应用】

① 用于风湿痹痛或肩背、手臂冷痛,可与羌活、独活、桂枝等同用;

② 用于脊背腰痛,可与炒杜仲、续断、狗脊等同用;    

③ 用于痛经,可与桃仁、当归、川芎、红花等同用。

④用于胸痹心痛,可与瓜蒌、薤白、桂枝、川芎等同用;

⑤用于肝胆胃痛,可与郁金、元胡、川楝子等同用;

⑥用于肝脾肿大,或其他腹腔肿瘤,可与赤芍、丹参、炒白术、郁金等同用;

⑦治跌打损伤、瘀肿疼痛,可配苏木、乳香、没药等同用。

⑧气滞血瘀的胸腹痛、痛经及肢体疼痛,常配元胡、香附。 

【文献】

①《唐本草》:"主心腹结积,疰忤,下气,破血,除风热,消痈肿。功力烈于郁金。"

②《本草述》:"治气证痞证,胀满喘噎,胃脘痛,腹胁肩背及臂痛,痹,疝。"
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症瘕血块,痈肿,通月经,治跌扑瘀血,消肿毒。

④《本草图经》:"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。"

⑤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为芳香健胃药,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。用于黄疸,胸满痞闷疼痛。又为止血剂,治吐血、衄血、尿血,并治痔疾。外用于脓肿创伤。

【配伍选方】

①治心痛不可忍:姜黄(微炒)、当归(切,焙)各一两,木香、乌药(微炒)各半两。上四味,捣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煎茱萸醋汤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姜黄散)

②治九种心痛,发作无时,及虫痛不可忍者:姜黄三分,槟榔半两,干漆(捣碎,炒令烟出)半两,石灰(炒令黄色)一两。上药为细末,每服二钱,温酒调下,不拘时候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姜黄散)

③治室女月水滞涩,调顺营气:姜黄、丁香、当归(切,焙)、芍药各半两。上四味,捣细罗为散,每服二钱匕,温酒调下。经脉欲来,先服此药,不拘时候。(《圣济总录》姜黄散)

④治胃炎,胆道炎,腹胀闷,疼痛,呕吐,黄疸:姜黄一钱五分,黄连六分,肉桂三分,延胡索一钱二分,广郁金一钱五分,绵茵陈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

⑤治经水先期而至,血涩少,其色赤者:当归、熟地、赤芍、川芎、姜黄、黄芩、丹皮、延胡索、香附(制)各等分。水煎服。(《医宗金鉴》姜芩四物汤)

⑥治妊娠胎漏,下血不止,腹痛:姜黄一两,当归一两(锉,微炒),熟干地黄一两,艾叶一两(微妙),鹿角胶一两(捣碎,炒令黄燥)。上药,捣筛为散,每服四钱,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半分,枣三枚,煎至六分,去滓,每于食前温服。(《圣惠方》姜黄散)

⑦治产后腹痛:姜黄二分,没药一分。上为末,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,入药煎至一盏半,分作三服,通口服,约人行五、七里,再进一服。(《普济方》姜黄散)

⑧治牙痛不可忍:姜黄、细辛、白芷等分。上为细末,并擦二、三次,盐汤漱。(《百一选方》姜黄散)

⑨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:姜黄敷之。(《千金方》)

⑩胎寒腹痛(婴儿啼哭吐乳,大便色青,状如惊风,出冷汗)。用姜黄一钱,没药、没香、乳香各二钱,共研为末,加蜜调成丸了,如芡子大。每服一丸,钩藤煎汤化下。

(11)产后血痛(腹内有血块)。用姜黄、桂心,等分为末,酒冲服一匙,血下尽后即愈。

(12)疮癣初发。用姜黄研末擦上,甚效。

(13)治牙痛不可忍:姜黄、白芷、细辛等分。上为粗末。擦患处,须臾吐涎,以盐汤漱口。面赤肿者,去姜黄加川芎,其肿立消。(《景岳全书》姜黄散)

(14)治心疼(《奇效良方》)治心疼:姜黄、玄索、乳香、没药。上各等分为末,好酒用一盏,(心疼如手捉,一方用水煎)。每服6g,不拘时温酒调服。方中姜黄破血行气,通经止痛,为君药。

(15)治风热虫牙痛:姜黄、细辛、白芷。上为末,擦牙,须臾吐出,盐汤漱口。方中姜黄止痛,为君药。姜黄散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)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