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中药大全 > 正文

牡丹皮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03-20

牡丹皮(图1)

【中药名】牡丹皮

【别名】丹皮、粉丹皮、木芍药、条丹皮、洛阳花、亳丹皮。

【类别】清热凉血药。

【药用部位】以根入药。以条粗长、皮厚、无木心、断面粉白色、具粉性、“亮银星”多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
产地分布】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。 分布于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 药材主产于安徽、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山东、贵州等地。

【性味归经】微寒,苦、辛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凉血,活血散瘀。

主治】热入血分,发斑,惊痫,吐血衄血、便血,夜热早凉、无汗骨蒸,经闭痛经,痈肿疮毒,跌打伤痛,温毒发斑。

【常用配伍】地黄、当归、甘草、茯苓、白芍、熟地黄、川芎、赤芍、山药、泽泻、人参、柴胡、麦冬、黄芩、白术、山茱萸、栀子、牛膝、陈皮、红花。

成分药理】主要含牡丹酚,挥发油等成分。抑菌作用,抗凝作用。

【用法用量煎汤6~12克;或入丸、散。

【使用禁忌】血虚有寒,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。

【相克】与贝母、大黄、菟丝子相克,忌胡荽、忌蒜。

【文献】
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除邪气,悦色,通关腠血脉,排脓,通月经,消扑损瘀血,续筋骨,除风痹,落胎下胞,产后一切冷热血气。"

②《本经》:"主寒热,中风??、痉、惊痫邪气,除百坚瘀血留舍肠胃,安五脏,疗痈疮。"

③《药性论》:"治冷气,散诸痛,治女子经脉不通,血沥腰疼。"

④《别录》:"除时气头痛,客热五劳,劳气头腰痛,风噤,癫疾。"

⑤《医学入门》:"泻伏火,养真血气,破结蓄。"

⑥《纲目》:"和血,生血,凉血。治血中伏火,除烦热。"

【配伍选方】

①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,多怒:牡丹皮半两,干漆(烧烟尽)半两。水二钟,煎一钟服。(《诸证辨疑》)

②治下部生疮,已决洞者:牡丹方寸匕,日三服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
③治疝气(觉气胀不能动):用牡丹皮、防风,等分为末,每服二钱,酒送下。

④治妇女恶血(血往上冲,脸红易怒):用牡丹皮半两、干漆(烧至烟尽)半两,加水二杯,煎成一杯服下。

⑤治伤损瘀血:用牡丹皮二两、虻虫二十一个(熬过),同捣碎。每天早晨服一匙,温酒送下。

⑥治刀伤后内出血:用牡丹皮研细,水冲服少许。瘀血自尿中排出。

⑦治过敏性鼻炎:牡丹皮9克,水煎服。连服10天为1疗程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
⑧治痛经:牡丹皮6~9克,仙鹤草、六月雪、槐花各9~12克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经行时早晚空腹服。忌食酸、辣、芥菜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

⑨治金疮内漏,血不出:牡丹皮为散,水服三指撮,立尿出血。(《千金要方》)

⑩治肾虚腰痛:牡丹皮、萆薢、白术、桂(去粗皮)等分。上四味,捣罗为散。每服9克,温酒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牡丹散)

(11)治妇人骨蒸,经脉不通,渐增瘦弱:牡丹皮一两半,桂(去粗皮)一两,木通(锉、炒)一两,芍药一两半,鳖甲(醋炙,去裙役)二两,土瓜根一两半,桃仁(汤浸,去皮、尖、双人,炒)。上七味粗捣筛。每五钱匕,水一盏半,煎至一盏,去滓,分温二服,空心食后各一。(《圣济总录》牡丹汤)

(12)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,及鼻衄、吐血不尽,内余瘀血,面黄,大便黑;消瘀血: 犀角一两,生地黄八两,芍药三两,牡丹皮二两。上四味,细切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《千金方》犀角地黄汤)

(13)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: 牡丹皮、山栀子仁、黄芩(去黑心)、大黄(锉、炒)、木香、麻黄(去根、节)。上六味等分,锉如麻豆大。每服三钱匕,水一盏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牡丹汤)

相关文章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