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中药大全 > 正文

山姜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01-20

山姜(图1)


【中药名】山姜

【类别】温里药

【别名】和山姜、九姜连、姜叶淫羊藿、九龙盘、姜七、高良姜、鸡爪莲

【药用部位】为姜科植物山姜.的干燥根茎。

【性味归经】性温,味辛。归肺经、胃经。

【功效与作用】理气通络,止痛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伤,牙痛,胃痛。花(山姜花),调中下气,消食,解酒毒。果实(土砂仁、建砂仁):辛,温。祛寒燥湿,温胃止呕。用于胃寒腹泻,反胃吐酸,食欲不振。

【临床应用】内服:煎汤,用量5~10克。外用适量,捣敷或煎水洗。用于脘腹冷痛,风湿筋骨疼痛,劳伤吐血,跌损瘀滞,月经不调。

【药理研究】山姜小剂量对豚鼠小肠无影响,大剂量呈抑制作用,和山姜对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大鼠肠管紧张性、强直性收缩均有部分拮抗作用。山姜水煎剂灌胃对幽门结扎型、应激型及利血平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,但对吲哚美辛(消炎痛)型胃溃疡作用不明显。体外试验,山姜煎剂对结肠炎耶尔森菌和摩根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(MIC)是1/160(抑菌力达中度),最低杀菌浓度(MBC)是1/80(杀菌力为低度),对福氏痢疾杆菌的抑、杀菌作用分别是1/40和1/10,属低度有效,对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均不表现抑、杀菌作用。

【化学成分】根茎挥发油:9(10)-佛术烯-11-醇,9-羟基山姜内酯二氢沉香呋喃,10-表γ-桉叶醇,3β,4β-环氧沉香呋喃,山姜烯酮,山姜萜醇,广藿香奥醇,汉山姜过氧萜酮,异汉山姜过氧萜酮,山姜内酯过氧化物,6-羟基山姜内酯,汉山姜环氧萜醇,山姜内酯,呋喃天竺葵酮A和B,α-沉香呋喃,4α-羟基二氢沉香呋喃,3α,4α-环氧沉香呋喃,β-桉叶醇,汉山姜过氧萜醇,6,9-愈创木二烯,10-表-5β-氢过氧基-β-桉叶醇,10-表-5α-氢过氧基-β-桉叶醇,4,10-表-5β-羟基二氢桉叶醇。

【使用禁忌】尚不明确。

【配伍选方】

1.治风湿筋骨痛:和山姜根500克,花椒子30克,五加皮150克。煎水洗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2.治胃痛:山姜根3~6克,乌药3~6克。研末。温开水送服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3.治外感咳嗽:和山姜根9克,桑白皮9克,茅草根9克,紫苏叶6克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4.治跌打损伤:山姜根15克,大血藤根30克,茜草根15克,牛膝根9克,泽兰9克。白酒500克,浸3-7克。每服15~30克。(《江西草药》)

5.治虚弱咳嗽:①九姜连9克,大鹅儿肠9克。炖肉吃。②九姜连粉末30克,核桃仁30克。加蜂糖60克,混匀蒸熟,制成龙眼大的丸子。含化吞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
⑥【侗药】根茎治胃寒痛,风寒感冒《桂药编》

⑦【壮药】小山姜:根茎治心气痛《桂药编》。

⑧【瑶药】来角风:用于胃寒热痛,心气痛,月经不调。

⑨【苗药】牛耳风,闹姑莲:根茎治腹痛泄泻,胃痛,食滞腹胀,风湿,跌打《湘蓝考》。

⑩【土家药】小杆子根茎或全草主治痨病,心口痛,腹冷痛,食积《土家药》。


高良姜和山姜有什么区别?

1、高良姜的疗效

良姜能辛散温通,散寒止痛,为治疗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,每与炮姜相须为用。

性味归经:辛、热、归脾、胃经。

功能主治:散寒止痛,温中止呕。

收采加工:夏末秋初挖取生长4~6年的根茎,除去茎、叶、须根和鳞片,洗净,然后切成小段,晒干。碾磨成粉末者称为“良姜粉”。

使用部分: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。

2、山姜的疗效

温中散寒:山姜是特别的适合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风寒感冒,流清涕,打喷嚏的,我们脘腹冷痛也是可以用山姜来进行治疗的,我们生活中有风湿类风湿关节炎,风湿痹痛,痛风的患者也是可以很好的尝试山姜缓解。

行血消瘀:治疗跌打损伤,劳伤吐血,跌损瘀血停滞,月经不调等疾病。

消炎解毒:治疗无名肿毒,红肿热疼。




相关文章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