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经方医案 > 经方论治 > 正文

虚劳(阳虚、阴虚、血虚、气虚)的辩证论治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4-05-12

虚劳(阳虚、阴虚、血虚、气虚)的辩证论治(图1)

虚劳是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,临床表现常见形神衰败,身体赢瘦,大肉尽脱,食少厌食或五心烦热,心悸气短,自汗盗汗,面容憔悴,或畏寒肢冷,脉虚无力等表现,病程较长或有较长病史,一般呈进行性加重。

辨证分析

虚劳多因禀赋弱,或烦劳过度,损及五脏,或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或大病久病,失于调理所致。以上各种病因,或是因虚致病,因病成劳,或是以病致虚,久虚不复成劳,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于调理的转归,原发性者很少。其病理性质,主要为气,血,阴,阳的亏耗。其病损部位,主要在五脏,但以脾,肾为主要环节。临床辨证以气血阴阳为纲,五脏虚候为目。一般说来,病情单纯者,病变比较局限,容易辨清其气,血,阴,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。但是于气血同源,阴阳互根,五脏相关,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,由一虚而渐致多虚,由一脏而累及他脏,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,辨证时应加注意。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。在进行补益的同时,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,分别采取益气,养血,滋阴,温阳的治疗方药;二是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用方药,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。此外,由于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之本,故应十分重视调整脾肾。

证候分类

1,气虚虚劳

临床表现

面色萎黄,气短懒言,语声低微,体倦乏力,动则汗出,易感冒,腹胀,纳差,便溏,舌质淡胖苔薄白,脉虚大无力。

治法:补气。

方药:补中益气汤加减。

处方:黄芪,党参,白术,当归,陈皮,升麻,柴胡,茯苓,炙甘草,水煎服。

2,血虚虚劳

临床表现

面色唇甲淡白,头晕眼花,形体消瘦,肌肤粗糙,月经量少或闭经,舌质淡,脉细弱。

治法:养血。

方药:归脾汤加减。

处方:黄芪,党参,酸枣仁,熟地黄,白芍,川芎,太枣,水煎服。

单方验方

当归补血汤加减,当归,川芎,赤芍药,熟地,何首乌,枸杞子,鸡血藤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3,阴虚虚劳

临床表现

两颧潮红,唇红口干,午后低热,手足烦热,失眠遗精,盗汗,舌质红苔少,脉细数。

治法:滋阴。

方药:左归丸加减。

处方:熟地黄,枸杞子,麦冬,山药,龟板胶,山茱萸,菟丝子,鹿角胶,水煎服。

单方验方

天王补心丹加减,生地黄,人参(单煎)玄参,麦冬,天冬,丹参,柏子仁,酸枣仁(捣),远志,茯苓,五味子,桔梗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4,阳虚虚劳

临床表现

面色苍白,畏寒肢冷,自汗,喜卧懒动,口淡吐清涎。舌质淡胖嫩,苔白润,脉沉细。

治法:补阳。

方药:右归丸加减。

处方:熟附子,肉桂,杜仲,山茱萸,菟丝子,熟地黄,山药,枸杞子,当归,巴戟天,黄芪,鹿角胶,水煎服。证候的总称,临床表现常见形神衰败,身体赢瘦,大肉尽脱,食少厌食或五心烦热,心悸气短,自汗盗汗,面容憔悴,或畏寒肢冷,脉虚无力等表现,病程较长或有较长病史,一般呈进行性加重。

辨证分析

虚劳多因禀赋弱,或烦劳过度,损及五脏,或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或大病久病,失于调理所致。以上各种病因,或是因虚致病,因病成劳,或是以病致虚,久虚不复成劳,常是多种疾病误治失治和病后失于调理的转归,原发性者很少。其病理性质,主要为气,血,阴,阳的亏耗。其病损部位,主要在五脏,但以脾,肾为主要环节。临床辨证以气血阴阳为纲,五脏虚候为目。一般说来,病情单纯者,病变比较局限,容易辨清其气,血,阴,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在。但是于气血同源,阴阳互根,五脏相关,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,由一虚而渐致多虚,由一脏而累及他脏,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,辨证时应加注意。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。在进行补益的同时,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,分别采取益气,养血,滋阴,温阳的治疗方药;二是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用方药,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。此外,由于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之本,故应十分重视调整脾肾。
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