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方剂大全 > 正文

大承气汤(小承气汤)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02-05

大承气汤(图1)


【方剂名】大承气汤

【出处】《伤寒论》

【类别】泻下剂

【组成】大黄四两 (12g), 厚朴半斤 (24g) ,枳实五枚 (12g) ,芒硝三合 (9g)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先煎厚朴、枳实,后下大黄,芒硝溶服。分2次温服,以利为度。

【功效】峻下热结。

【主治】

① 阳明腑实证。大便不通,频转矢气,脘腹痞满,腹痛拒按,按之则硬,甚或潮热谵语,手足濈然汗出,舌苔黄燥起刺,甚或焦黑燥裂,脉沉实。

②热结旁流证。下利清水,色纯青,其气臭秽,脐腹疼痛,按之坚硬有块,口舌干燥,脉滑实。

③里热实证之热厥、痉病或发狂等。


【方歌】大承气汤用硝黄,配以枳朴泻力强,阳明腑实真阴灼,急下存阴第一方。

【病机】本方证的病机为阳明热盛,灼伤津液,燥屎形成,邪热与燥屎互结成实,腑气不通。其病机特点可归纳为 “痞、满、燥、实” 四字。“痞”,即胸脘闷塞不通,有重压感;“满”,指脘腹胀满,按之有抵抗感;“燥”,指肠中有燥屎,干结难下;“实”,是实热内结,腹痛拒按,大便不通,或虽然下利清水而腹满痛不减,以及潮热谵语,脉实等。或气机阻滞,阳气被遏,不能达于四肢而为热厥;或热盛伤津,筋脉失养而挛急,而发为痉病;或阳明邪热上扰心神,神明昏乱而发狂。症候表现虽然各异,然而其病机则同,皆是热结里实之重证,治当峻下热结,釜底抽薪,以存阴液。

辨证要点】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,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。临床应用以痞、满、燥、实四证及舌红苔黄、脉沉实为辨证要点。

现代运用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、粘连性肠梗阻、蛔虫性肠梗阻、急性胆囊炎、急性胰腺炎、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等属于阳明腑实,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、神昏或者谵语、惊厥、发狂而见大便不通,苔黄脉实者。

禁忌】凡气虚阴亏,燥结不甚,以及年老、体弱等均应慎用;孕妇禁用;并注意中病即止,不宜过剂,以免伤正。

加减】若兼气虚者,宜加人参补气,防泻下气脱;兼阴津不足者,加玄参、生地以滋阴润燥。

【释疑】

本方治热结旁流,下利清水,为何还用大承气汤攻下?本证之下利清水,是因燥屎坚结于里,胃肠欲排出而不能,逼迫肠中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。虽然见下利,但其气味臭秽,伴脐腹疼痛,按之坚硬有块。可见下利是假象,燥屎坚结才是真情。因此,当用大承气汤攻下,使胃肠燥屎得去,则下利可止,是 “通因通用” 之法。

② 本方治热厥的机理:是因四肢厥逆是假象,热结里实是本质,所谓 “热深者,厥亦深”。四肢虽厥冷,但必见大便秘结,腹痛拒按,口干舌燥,脉滑实等热结里实之症候。用本方峻下,使热结得下,气机宣畅,阳气敷布外达,则四肢自温。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,亦称为 “寒因寒用”。

③本方治痉病,为何不配伍凉肝熄风,滋阴舒筋之品?因本所治之痉病,是由实热内结,胃肠热盛,灼伤津液,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,但必见大便秘结,口干舌燥,脉滑数实等实热证候,用本方急下存阴,使热去津回,筋脉得养,则痉厥可止,是治本之法。

④关于大黄生用、后下的意义:本方之旨在于峻下,大黄生用、后下则泻下之力峻,熟用、久煎则泻下之力缓。


【方剂名】小承气汤

【来源】《伤寒论》。

【组成】大黄12克(酒洗) ,厚朴6克(炙,去皮),枳实9克(大者,炙)。

【用法】上药三味,以水800毫升,煮取400毫升,去滓,分二次温服。

【功用】轻下热结,除满消痞。

【主治】伤寒阳明腑实证。谵语潮热,大便秘结,胸 腹痞满,舌苔黄,脉滑数,痢疾初起,腹中疠痛,或脘腹 胀满,里急后重者。

【方论】方中大黄泻热通便,厚朴行气散满,枳实破气消痞,诸药合用,可以轻下热结,除满消痞。


【附方】

③复方大承气汤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》厚朴 (15~20g) 炒莱菔子 (15~30g) 枳壳 (15g) 桃仁 (9g) 赤芍 (15g) 大黄后下 (9~15g) 芒硝冲服 (9~15g) 水煎服。最好用胃管注入,经2~3小时后,可再用本方灌肠,以加强攻下之力,有助于梗阻之解除。功用:通里攻下,行气活血。主治:单纯性肠梗阻,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。

文献方论 吴昆《医方考》卷1:“伤寒阳邪入里,痞、满、燥、实、坚全俱者,急以此方主之。调味承气汤不用枳、朴者,以其不作痞满,用之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也;小承气汤不用芒硝者,以其实而未坚,用之恐伤下焦血分之真阴,谓不伐其根也。此则上中下三焦皆病,痞、满、燥、实、坚皆全,故主此方以治之。厚朴苦温以去痞,枳实苦寒以泄满,芒硝咸寒以润燥软坚,大黄苦寒以泄实去热


【延伸阅读】

大承气汤、小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、复方大承气汤区别:四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。


大承气汤:

硝、黄并用,大黄后下,且加枳、朴,故攻下之力颇峻,为“峻下剂”,主治痞、满、燥、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;

▲倪海厦:

①七日无大便(堵在大肠)、小便深黄、不放屁,大便干,羊屎粪。

②大肠内壁一周是燥屎,中间空的,解出来的大便像鞭子一样。

③大肠中间有大屎团,只有旁边的缝隙,水可以通过——热结旁流,下利,便秘引起的下利,日十几次——肚子拒按、非常硬,小便深黄。

④小便深黄,肚子硬,拒按,天枢穴(大肠慕穴)有压痛点。


小承气汤

不用芒硝,且三味同煎,枳、朴用量亦减,故攻下之力较轻,称为“轻下剂”,主治痞、满、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;

▲倪海厦:便秘(堵在小肠,腹大满不通)、排气(主要症状是排气)——脉实、舌黄——持续痛、拒按(关元穴有压痛点。)


调胃承气汤

不用枳、朴,虽后纳芒硝,但大黄与甘草同煎,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,称为“缓下剂”,主治阳明燥热内结,有燥、实而无痞、满之证;

倪海厦:堵在十二指肠和中膈,中脘和肚脐之间按压痛、拒按(下脘穴有压痛)——舌苔黄干——脉强硬——持续痛。


复方大承气汤

由大承气汤(枳壳易枳实)加炒莱菔子、桃仁、赤芍而成,故行气导滞、活血祛瘀作用增强,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,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瘀气滞引起的组织坏死。


增液承气汤

滋阴增液,泄热通便。治阳明温病,热结阴亏,燥屎不行,下之不通,津液不足,无水舟停,服增液汤不下者。临床主要用于热结阴亏便秘证,治疗功能性便秘、糖尿病性便秘以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、产后尿潴留等病症。现代有研究用增液承气汤治疗老年急腹症术后并发症。


桃核承气汤:

逐瘀泻热,破血下瘀。下焦蓄血证。少腹急结,小便自利,甚则谵语烦躁,神志如狂,至夜发热;以及血瘀经闭,痛经,脉沉实而涩者。



大柴胡汤、大黄甘草汤、麻子仁丸、三个承气汤的区别

大承气汤名医验案精选


标签: 小承气汤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