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医经典,大道至简,易医精诚。 本站纯属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,使用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... 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三 | 注册 | 登录
位置: 首页 > 方剂大全 > 正文

荆防败毒散(抗病毒感冒流感)

小编 在线: 时间: 2022-12-13

【方剂名】荆防败毒散

【出处】明·《摄生众妙方》

【类别】解表剂

【组成】羌活(4.5克), 柴胡(4.5克),  前胡(4.5克),  独活(4.5克),  枳壳(4.5克),  茯苓(4.5克),  荆芥(4.5克),  防风(4.5克) , 桔梗(4.5克),  川芎(4.5克),  甘草(1.5克)

用法

①原方用散剂,每服15~30克,加生姜3片、薄荷3克.

②现代用法:水煎服日1剂,分2次服。现代临床多有饮片作汤剂。

【功效】发汗解表,散风祛湿。

主治】主外感风寒初起,恶寒发热,头疼身痛,胸闷咳嗽,痰多色白,苔白脉浮,及一切疮疡肿毒,肿痛发热,左手脉浮数者。本方治疗感冒流感有良效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、病毒性角膜炎、流行性腮腺炎、口腔感染、水痘等病症。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带状疱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荨麻疹、特应性皮炎,妊娠高热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眩晕、小儿痢疾、麦粒肿、结膜炎、眼睑皮肤炎、玫瑰糠疹、夜咳、寒哮、坐骨神经痛、多发性神经炎、乳痈、痈、过敏性皮炎、老年性瘙痒症、髋关节滑膜炎、肾病蛋白尿等病症。

【研究】现代药理研究荆芥和防风均有良好的抗炎、解热镇痛作用,两药配伍使用,在抗炎和解热方面体现出协同作用,在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加和作用。

【要点】

用于外感风寒,挟湿挟痰的表证;以恶寒发热,头痛身痛,胸闷咳嗽。痰多色白,舌苔白腻,脉浮者为应用指征。因有败毒消肿作用,故又用于疮肿初起,红肿疼痛,恶寒发热,无汗不渴,而见风寒湿表证者。

②荆防败毒散:恶寒重发热轻,无汗头痛鼻声重,辛温解表。

【加减】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木香、黄连二味中药材,可清热导滞,对于痢疾初起者具有良好的疗效。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,可清热解毒,用以治疗疮疡初起。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苦参、蝉蜕、薄荷、牛蒡子,可祛风止痒,用以治疗皮肤病。

方解】以荆芥、防风,羌活、独活发汗解表,开泄皮毛,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;柴胡、枳壳、桔梗调畅气机,川芎行血合营;羌活、茯苓化痰渗湿,三组合用;意在解表祛邪与疏通气血津液,甘草调和药性。祛风散寒之力较强,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较重者。加入银翘,则更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,对于温热所致之疮肿初起,疗效亦佳。正如《内经》所说:“汗之则疮已”,凡壅阻于皮肤血脉之间的毒邪,可随汗而散。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掌握两点:一是必须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存在。二是必须是疮肿初起,对于疮疡已脓已溃,日久不敛,体质虚弱者,即使表证存在,亦不宜发汗太过。正如《伤寒论》说:“疮家,身虽疼痛,不可发汗,发汗则痉。

方歌】荆防败毒草苓芎,羌独柴前枳桔同,疮疡痢疾表寒证,散风祛湿功效宏。

【禁忌】本方药性偏温燥、里有实热或阴虚内热者不宜用。


【选方】

①忽性上呼吸道感染:

以本方汤剂加减治疗59例,若体温>38℃,可酌情加量。与炎琥宁注射液治疗59例对照。疗程均为3日。疗效评定以治疗3日内体温恢复正常,感冒症状全部消失,随访5日无变化即为痊愈。结果:痊愈36例,显效16例,有效5例,无效2例。且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。(《山西中医》2010年第3期)

②病毒性角膜炎:

以本方汤剂合阿昔洛韦、贝复舒滴眼液、滴宁局部点眼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151例(189只眼),在上述西药滴眼基础上,加服维生素B2片,阿昔洛韦片治疗180例(217只眼)为对照。疗效评定以角膜上皮修复,角膜透明,荧光素染色(±),或视力提高4排以上为显效。结果:治疗2周,显效率50.79%;治疗2月,显效率85.19%。(《浙江中医杂志》2009年第12期)

③流行性腮腺炎:

以本方改汤剂加减治疗120例,分别根据辨证属温毒入侵,邪在卫分;温毒蕴郁,卫气同病;温毒炽盛,内犯营血的不同进行加减。疗效评定以治疗1~3日,腮腺肿胀及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。结果:显效50例,有效64例,无效6例。(《山西中医》2006年第2期)

④口腔感染:

以本方改汤剂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106例,治疗3~7日。疗效评定以用药1~3日内,全身自觉症状消失,白细胞总数正常,局部肿痛等症状消退为显效。结果:36例急性颔下淋巴结炎患者,显效32例,有效4例;24例颌下腺炎患者,显效13例,有效11例;46例冠周炎,显效22例,有效18例。其中6例在服本方的同时,每日静点青霉素针剂“总有效率达100%。(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》2008年第1期)

⑤水痘:

以本方改汤剂加减治疗38例,疗程1~2周。疗效评定以疮疹全部结痂、干燥、体温正常,无合并皮肤感染为治愈。结果:治疗1~2周后,痊愈37例;未愈1例。(《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》2005年第4期)

⑥感冒:

薛某男60岁,初诊日期1996年3月8日感冒2周,尚发热,鼻塞流涕,咳嗽,咽痒且痛,大便干燥,小便正常,舌淡苔白黄腻,脉浮微数。属感冒夹湿。治宜疏解。予荆防败毒散。3月16日(二诊):服上药8剂后,体温正常,咳嗽已止,咽已不痛痒,鼻塞消失,流行性感冒遂好《医学正传》

⑦金学勤荆防败毒散治疗流行性感冒

【组成】柴胡3g,甘草3g,人参3g,桔梗3g,川芎3g,茯苓3g,枳壳3g,前胡3g,羌活3g,独活3g,荆芥穗3g,防风3g。【用法】上味为粗末,作1服。用水150ml,煎至100ml,温服;或加薄荷叶5片。【功效】疏风解表,消肿散邪。主治普通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。荆防败毒散(金学勤方),【医案】薛某,男,60岁。初诊日期1996年3月8日。感冒2周,尚发热,鼻塞流涕,咳嗽,咽痒且痛,大便干燥,小便正常,舌淡苔白黄腻,脉浮微数。属感冒夹湿。治宜疏解。予荆防败毒散。3月16日(二诊):服上药8剂后,体温正常,咳嗽已止,咽已不痛痒,鼻塞消失,流行性感冒遂好。【方源】引自《医学正传》。


标签: 感冒

您好访客,请登陆发表!

发表
高兴 支持 激动 给力